【校務個別型】Encountering Terrain of Healing : Religious landscape, healing and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計畫成果

111年11月11日星期五至11月12日星期六,本校宗教學系假百鍊廳及羅耀拉大樓志潔會議室舉辦《療遇之境-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宗教學系主辦;波蘭亞捷隆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Jagiellonian University)及「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辦公室合辦,邀請到波蘭亞捷隆大學Elżbieta Przybył-Sadowska教授、Andrzej Szyjewski教授、Joanna Malita-Król研究員、Krzysztof Mech教授、Małgorzata Sacha副教授及Tomasz Sikora助理教授六位學者及日本南山大學的韓國學者金承哲教授來台參與會議並發表論文。另邀請德國特里爾大學Michael Embach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ichael Stanley-Baker(徐源)助理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劉雅詩博士參與線上論文發表。
 

本研討會主題以「宗教地景」、「宗教療癒」與「宗教療癒與社會」三大主軸來開展相關子議題,藉此與國內外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宗教與療癒的多種面向與可能性,一探宗教在面對現今社會現況與挑戰之際,如何回應並尋求群體最好的未來。療癒的發生,不僅意味著施療者與癒者兩造,還包含此二者會遇的脈絡,其中可能包含自然與環境、語言與思想、文化、物質與地理空間等,以及更具群體性的特定社群、社會與國家相關層面,還有上述這些面向與宗教文化的匯聚碰撞。
 

主軸一「宗教地景」,如何利用GIS地理資訊系統,建制宗教地景資料庫作為研究基礎,企盼從調查與建構方法的探討深化地景資料建置,使其成為重要數位人文工具。同時,也包含探究地景空間所具有的宗教象徵、人文意義,以及可能具有的療癒意義。
 

主軸二「宗教療癒」所涉及的領域與脈絡多元,不僅可能發生在特定宗教場域的儀式、修煉的行動中,也包含背後的歷史發展與變遷、對自然、人、神、宇宙等觀點,同時這些觀點與作為也可能被其他的領域挪用與轉化,從而生發對疾病、苦難、災惡的建構與重詮,進而發展出不同的療與癒的觀念與施為。
 

主軸三則涉及「宗教療癒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除上述的療癒面向外,宗教亦一直是社群凝聚與安定的重要因素,透過社群的共同信仰實踐,提供社群中的個人情感支持與定向。另一方面,宗教信仰實踐也涉及國家公衛政策之間的衝突與調適。究竟基於什麼樣的信仰理念,宗教群體願意配合國家政策,在宗教身分與國家認同之間取得協調。另外,特定社群又是如何在當前非常的情況下,以新的聚會方式,維繫宗教社群的情感與認同。
 

兩天的研討會共有11場次的主題,分別為「宗教信仰與儀式」、「宗教療癒與身心連結」、「宗教療癒與敘事建構」、「中世紀文獻中的療癒與社會對當代的啟示」、「宗教地景、社會網絡與數位資料庫」、「宗教療癒與在地意識」、「青年論壇」「哲學諮商、象徵與敘事療癒」、「宗教、聲音與療癒」、「跨境視野下的非漢觀點—醫療、生死與宗教地景」、「靈性、意象中的宗教療癒」,共發表37篇論文,涵蓋三大主軸,內容豐富多元。與會的所有國內外學者及來賓透過分享、交流與對話,期盼以高度的宗教人文關懷新視野,給予臺灣社會不同於以往的嶄新氣息。

亮點

執行團隊      

經費來源      

實踐SDGs